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更新时间:2018-01-25 00:39小编:未知

自2009年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云南省旅发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机遇,以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为龙头,以保护和建设特色民居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为亮点

    自2009年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云南省旅发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机遇,以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为龙头,以保护和建设特色民居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为亮点,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抓手,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突出特色,着力推进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使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成为云南旅游的名片、民族团结和谐的示范、展现美丽云南的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效益。

    一、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撑。制定出台了《 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并在新修订的《云南省旅游条例》中专设一条强化和保障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建立了省、州(市)、县(区)、乡(镇)、村(社)五位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合力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工作,两个《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强化了各级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引导作用。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省旅发委在前期乡村旅游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和《云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按照“风光秀丽、生态良好、特色突出、城市周边、景区附近、交通沿线”的择优布点和统筹规划原则,编制完成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由五大城市群出游系统、六大乡村旅游区、六类乡村旅游线路和以60个旅游小镇、200个旅游特色村和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抓手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蓝图,为云南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示范带动,规范发展。按照《意见》提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分批推进,以点带面”发展原则,首先选择了50个乡村旅游资源禀赋高、基础条件好、市场需求旺、资金和人才有一定保障、民族风情浓郁、具有开发潜力的古村寨和特色村寨进行试点,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召开全省现场办公会进行考察学习、表彰、颁牌,出台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建设与评价标准》,规范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然后分三批,每批50个,实施规划建设及检查验收工作。

    四是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建立了由省民委、旅发委牵头,省发改委、财政厅、文化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环境保护厅、扶贫办等部门组成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国家扶持、省抓统筹、州市负总责、县抓落实、规划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方式,积极协调各方资金,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主要成效

    一是政府引导,整合资金,带动云南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五年来省旅发委累计投入3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了200个旅游特色村,其中有138个是少数民族村寨;投入5000万的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了1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各地充分利用省级补助资金,发挥其“药引子”的作用,整合多方资金用于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累计争取到省农办、交通、扶贫、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经贸、金融、广电、民委等多部门资金8.07亿元和社会资金26.77亿元来发展乡村旅游,1元的旅游发展资金撬动了128元的综合投入,达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带动了旅游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全省接待乡村旅游者从2009年的3342.35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6672万人次,年均增长18.2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09年的46. 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43.41亿元,年均增长27.73%。

    二是培育壮大了一批民族特色产业。依托多种社会阶段丰富的耕作、收割、扬谷、垂钓、捕捞、采茶、织布、狩猎等农耕文明,建设农事农耕生产型乡村旅游点,推出了昆明西山团结乡“农家乐”、丽江泸沽湖洛水村“摩梭家访”、弥勒云南红酒庄等乡村体验旅游产品;依托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生产加工等建设特色物产经济型乡村旅游点,打造了大理新华村银器工艺、临沧翁丁村原始造纸、玉溪嘎洒大槟榔园村的绿色种植蔬菜等特色物产经济型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壮大了民族特色产业。

    三是改善了民生。通过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实行人畜分离,修缮改造民居、修建改造村内道路,建停车场、 “农家乐”、乡村客栈等工程,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使民族地区的农民增加了收入,就地转移和安置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员27.6万人,间接吸纳乡村旅游就业人员65.3万人,其中200个旅游特色村直接吸纳就业人员7.3万人,间接吸纳就业人员17.8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6.5% 和27.25%。

    四是保护了自然和人文环境。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设具有特色环境魅力的自然生态环境型乡村旅游点,开发了东川红土地、元阳哈尼梯田、罗平油菜花等自然生态景观型旅游产品,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开发建设中,以保护为先,不搞大拆大建,要求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抢救了大理剑川沙溪寺登街村茶马古道驿站、云龙诺邓白族古村落、泸西城子村彝族古建筑等,使传统民居保持独特的地域格调和民族特色,在外观上保持原貌,在室内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在提高群众生活舒适度的同时,提升村寨的品质。在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大多数都有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人,有业余文艺队伍及活动场所,有固定的民族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表演,大多数村民着本民族服饰、会讲民族语言、熟悉本民族文化,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竞争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五是促进了边疆的繁荣稳定,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依托边疆、少数民族的区位优势,建设了云南特有的“一寨两国”、“一户两国”、“秋千就能荡出国”的瑞丽喊沙村和“一眼望三国”、“一河两国”的梦景来村,开发民族风情体验、边境风光游览、异国风味小吃、旅游商品购物等为一体的边境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了边疆的繁荣稳定。在建设大理巍山东莲花回族民族特色旅游村时,修缮了清真寺和传统民居,扩建了村内道路,改扩建了蓄水池、鱼塘,修建了旅游厕所、停车场,鼓励村民开设旅游客栈、农家乐和回族土特产商店等,使东莲花旧貌变新颜,游客如潮而至,各民族兄弟和谐融洽相处。东莲花村还首创了在清真寺传唱革命进步和民族团结歌曲,将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村寨、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营造了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东莲花村成为云南知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标签:   旅游      团结      进步      2009年      大力发展   
上一篇:云南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开幕    下一篇:“微游云南集结号”活动启动
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安排、都为您服务
阳光行程 品质护航,透明公开
100%用心服务 各项增值服务,全心服务
旅行管家保障 途中意外,保证援助